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唐建清
针对当前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过程中苗种产量不稳定、市场供应量不足等情况,项目组开发了池塘专池繁育克氏原螯虾苗种技术。应用此技术后,基本解决了影响我国克氏原螯虾养殖业发展的苗种短缺问题,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农业增效。每亩可生产优质苗种10万~15万尾,可为8~10亩的主养池塘提供苗种。
一、繁育池要求
繁育池为土池,黏土或壤土,面积2~3亩,长方形,池深1.5m左右;进排水系统较完整,池埂坡比1:3,不漏渗水,池底淤泥在10 cm左右。池中移植好水生植物(水花生、伊乐藻等),水生植物面积占池面积的1/3~1/2,池埂边旱草丰富。
二、亲虾选择与放养
亲虾放养时间以8~9月为宜。要求规格40g/尾以上,性腺成熟、体色纯正、附肢齐全、无伤病,体质健壮。亲虾最好是天然大水体中的野生虾,有条件的以雌雄异地选择为好,雌雄比为1.5:1。
放养密度为25~30kg/亩。经过长途运输的亲虾放养时要进行缓适处理,将虾和运输箱一起放入池水中浸泡,取出放在岸上1~2min,如此反复2~3次后进行放养,放养时要全池多点散开。
三、饲料投喂
亲虾放养后及时投喂饲料,饲料以配合饲料为主,日投量为虾体重的3~5%,10月前可适当投喂麦麸和绞碎的新鲜杂鱼;日投2次,上午8~9点和下午17~18点,以下午投喂为主,投喂量占日投量的70%;当幼虾出现后,可适当增加投喂青虾饲料,投喂量根据池中出苗量和吃食情况及时增减。
四、池水调控
繁育池水体要保持肥、嫩、活、爽,透明度保持在30~40cm,10月前每7~10d换水一次,每次20~30cm,11月后可根据养殖池水进行注换新水;当幼虾出现后要适时增施基肥,每亩可施放腐熟的鸡粪50kg;冬季基本保持水位在1m以上,要求基本稳定。
五、日常管理
(1)在克氏原螯虾苗种繁育期间,要防止野杂鱼入池,如发现应及时杀灭;
(2)亲虾放养后要防治鸟害,冬季要防治鼠害;
(3)每天坚持早晚巡塘,观察繁育池水质、亲虾的吃食、活动、幼虾的数量与规格,检查水草的生长、防逃设施等;
(4)专人负责,做好每天塘口记录。
六、捕捞与运输
繁育池中的捕捞可分亲虾捕捞与幼虾捕捞,在3~4月用大眼地笼诱捕亲虾,可提高幼虾的成活率和产量;从4月初开始进行幼虾捕捞,通常小眼地笼网捕捞,捕出的幼虾应及时放养。
幼虾通常用干运法进行运输,运输工具为聚乙烯网布的钢筋网箱,规格80×40×15cm;幼虾装运前添加水草(以伊乐藻为好),保持运输环境湿度,再在水草上匀放一层幼虾,通常一个运输箱可放幼虾5~10kg。幼虾捕捞运输时操作要轻快,避免挤压,运输途中要防风、防晒,保持虾体湿润,运输箱中不能直接加碎冰降温。
本技术适合我省克氏原螯虾主产区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