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奔赴河川,像崇拜神灵那样向河川顶礼膜拜。在印度,印度教徒奔赴奉若神明的恒河,去接受河神的洗礼。从尼泊尔的山岳地带到孟加拉国的沼泽洼地,亚洲许许多多的贫困山村都以河川为本,将其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血液和动脉。然而,专家研究发现,冰河正在加速消失……
冰川在缩减
青藏高原从哈萨克斯坦一直绵延到印度,在这片广袤的高原上,覆盖着约4.6万条的大小冰川,面积达5.9万平方千米。这些冰川以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天山等几个山系为中心集中分布。青藏高原做为亚洲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其孕育了数条世界级的大江、大河, 包括中国的长江和黄河、印度的恒河、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孟加拉国的布拉马普特拉河、缅甸的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以及流经中国、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的湄公河。此外青藏高原还孕育了无数条小河,其数量之多,简直无法统计,因此青藏高原被称为“中华水塔”。自古至今,这些河川一直是亚洲人民赖以生存的稳定供水源地。
科学家对珠穆朗玛峰地区冰川的研究表明,虽然在20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出现过两次退缩速度减缓或相对稳定甚至前进的状态,但近百年来冰川退缩的总趋势没有改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增温,使得高原冰川的末端在近数十年间出现了快速退缩。统计表明,中国冰川面积近40年减少了7%,目前冰川年融水径流量相当于一条黄河。
自20世纪中叶以来,我国西部大多数冰川处于强烈退缩状态,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冰川、藏东南山地和横断山区冰川以及昆仑山与喀喇昆仑山冰川普遍处于消融退缩状态。大致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初至30年代,为高原大多数冰川相对稳定或前进期;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高原冰川虽在普遍退缩,但1965年以后后退冰川数量逐渐减少;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后退冰川数又超过前进冰川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冰川基本上转入全面退缩状态,强于20世纪任何一个时期。
科学家通过长期尤其是近年的连续研究预测,21世纪,青藏高原冰川将继续消融退缩。到2100年,如果比现在升温2.1℃,分布在西藏东南部及横断山系的海洋性冰川甚至将消失3/4。
附:冰川的形成过程:雪线以上的地区,长年积雪,随着时间的推移,积雪增厚;多角形的雪花,由于昼夜温度的变化和压力作用,雪花边缘,白天增温融化和升华,夜间重新冻结,形成一层薄冰壳;当雪积累到一定厚度后,松散的雪花便逐渐形成粒状的冰,即粒雪;粒雪继续增厚,产生更大的静压力,排出空气,重新结成致密、透明、呈微蓝色的冰川冰;冰川冰在压力和重力作用下顺山坡或谷地向下运动,便形成冰川。
灾难频发代价大
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发表报告称,全球变暖导致青藏高原冰川以每年10米至15米的速度迅速消融。其后果是,首先引起附近河流水位上升,造成大范围的洪水灾害,然后河流水位将会下降,中国、印度、尼泊尔等国数亿民众几十年之后将面临严重的缺水威胁。
★引起洪灾
在过去的40年里,青藏高原的冰川平均每年以7%的速度萎缩,速度还在逐年加快。如今每年流失的水相当于黄河一年的总流量。亚洲新增了不少湖泊,水灾也因此越来越多,引发的疾病也在增多。
这种现象已经改变了亚洲的地理外貌。如西藏自治区北部的羊卓雍湖面,自1997年以来一直以每年平均20厘米的水位在上升,淹没了部分草场。当地的草原和城镇已被水淹。在尼泊尔,每年都在频频爆发泥石流和雪崩,损失惨重。
流入河川里的河水,是酿成流域下游的印度、中国、孟加拉国频频爆发特大洪水的罪魁祸首。而且,由于冰川融化和南亚的雨季在同一时间,两者之间有着很复杂的关系。
★水土流失
冰川过度融化还造成了更多的水土流失。在中国,这个问题尤为严重。中国是世界上水坝最多的国家。由于泥沙淤积过度,水坝疏通的费用就相当高,给水利设施的运行带来巨大的困难。例如长江,它携带的沉积物之多在全世界河流中位居第五,如果水土流失过多,大型船只最终将无法通过它上面的一些水坝。
★水灾过后可能干旱
看得再长远一点,水灾将消失,旱灾接踵而来。科学家估计,青藏高原上60%的冰川将在21世纪末因融化而消失。到了2050年,亚洲大多数河流的水量会开始骤减。这一情况在某些地区已经出现。由于西藏东南的冰川融化过快,恒河支流的水量已经下降了40%。那些不注入大海的内陆河流和不汇入大河的河流面临着更严重的问题,它们地慢慢变干。在西藏帕里以北的嘎拉错湖,1876年其宽为3.2千米,沿湖居民以打鱼为主,到1966年湖面宽不超过1500米,湖水面几乎退缩一半以上;1975年该湖便成为时令湖;现在即使雨季,水面宽也只不过数百米。
现在,人们往流量大的河流流域移民,但再过10年20年,这些河流的水量将减少,当它们最终干涸时,陆地荒漠化,绿洲将不复存在,城市也会消失……
亡羊补牢未必迟
据联合国环境问题预测,仅尼泊尔和不丹两国被列入水淹危险的村庄就达44座。许多环境问题专家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冰河的影响问题。我国科学家也开始使用人造卫星来监视湖泊的水位,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急对策。中国政府还专门拨款用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建贮水池系统工程。
联合国发表的关于环境问题的报告书,冰川融化已被列入最重要的议题来具体讨论和决策。专家们普遍认为,现在表现出来的冰川融化等环境灾难,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的恶果;而今天排放的二氧化碳和甲烷会在今后一两百年内慢慢呈现出它们的“狰狞面目”。因此,即使人类从现在开始行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稳定下来也需要100至300年,而要将气候变暖的趋势扭转还需要几百年。
目前,人类要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关键在于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改变能耗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避免把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同时要想办法让二氧化碳“回归”到植物和土壤身上。
如果人类再不采取措施,那么最短只要20年,气候变化就会达到一个危险的程度。在2026年至2060年之间,全球平均气温将会上升2℃。后果将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