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泰晤士报》近日报道,在委内瑞拉一个叫瓦劳的偏远部落里,人们频频遭到吸血蝙蝠的攻击。过去一年间,有38人被咬后身亡,其中包括多名儿童。像这样由吸血蝙蝠造成的“恐怖袭击”事件,以前鲜有发生。这些可怕的家伙是一种什么动物?它们又来自哪里?
土著人突患怪病
瓦劳是委内瑞拉的一个偏远部落,人口不足4万,与外界接触很少,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他们的生活完全乱了套,一种怪病袭击了这里,搞得人心惶惶。
蒂索·戈麦斯是部落的一名医生,最近,他的诊所门庭若市,来看病的人数明显增多。患者的症状大同小异:据他们介绍,受害者的症状包括发烧、全身疼痛、双脚刺痛、身体逐渐麻痹、极度怕水。另外,受害者生前还有抽搐、身体僵硬的症状。
这么多的人同时出现同样的症状,让戈麦斯医生摸不着头脑,他说:“这真是一种怪病。”仅凭他的医术和条件,很难查清楚这些人究竟怎么了。让他感到害怕的是,死亡病例开始出现,死亡人数迅速增加。
部落领袖赶紧向外界救助,希望科学家们帮助解开这种怪病之谜。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怪病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专家调查后发现:这种怪病竟然是吸血蝙蝠惹的祸!
儿童成最大受害者
专家认为,他们可能是由吸血蝙蝠体内携带的狂犬病病毒致死。这些吸血蝙蝠的栖息地可能受到附近采矿、伐木和建坝等人类活动的破坏,被迫去寻找新的栖息地和猎物,瓦劳的村民不幸成了受害者,连一些研究人员也不幸成为受害者。
美国疾病防治中心狂犬病项目主管查尔斯·鲁普雷希特说:“死者的病史和临床迹象与狂犬病的症状相符。这种疾病的预防其实很简单:避免遭到叮咬,同时接种疫苗。”委内瑞拉卫生部官员对吸血蝙蝠袭人事件做出回应,计划派医疗组前往奥利诺科河三角洲地区的土著部落。
自2007年6月以来,瓦劳部落已有38人死亡。在人口约为80人的穆库伯纳村,有8人命丧吸血蝙蝠,且都是儿童。目前,瓦劳很多村民现在都开始养猫,这是因为蝙蝠经常咬孩子,养猫是一种防护措施。现在,在当地调查的专家也被迫采取这种措施。
群居嗜血动物
全世界只以血为食的蝙蝠共有3种,分别是普通吸血蝠、毛腿吸血蝠和白翼吸血蝠,均分布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吸血蝙蝠的身体都不大,最大的体长也不超过9厘米,没有外露的尾巴,毛色主要呈暗棕色。它们的相貌看起来非常丑陋,鼻部的顶端有一个呈“U”字形沟的肉垫,耳朵尖为三角形,吻部很短,形如圆锥,犬齿长而尖锐,上门齿很发达,略带三角形,锋利如刀,可以轻易地刺穿其他动物的皮肤吸取血液。
它们的前后肢和指尖都有宽大的翼膜相连,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翅膀,以利飞行,后肢之间生有蹼。吸血蝙蝠的眼睛比其他蝙蝠的眼睛更大,但是在漆黑的山洞里却没有什么作用。它们的嗅觉和听觉很灵敏,跟其他蝙蝠一样具有“回声探测器”。它们发出的高频声波,超出人类的听觉能力。只有当这些声音被放慢到原速的1/8时,人类才能听到。像其他蝙蝠一样,吸血蝙蝠有尖钩般的利爪,可以紧紧地攀附着岩石的裂缝,或粗糙物体的边际上。虽然大多数蝙蝠一旦落在平地上,便很难移动,更无法再飞起来。但是吸血蝙蝠有细长的腿和前臂,这使它们能够毫不费力地在地上移动,爬上陡壁,再次飞走。睡觉的时候,吸血蝙蝠则通常只用一条腿吊着。
吸血蝙蝠是群居动物,成群地居住山谷洞穴的顶壁。吸血蝙蝠栖息在几乎完全黑暗的地方,在它们的藏身地,由于淤积着大量消化血液后排出的粪便,而散发出一股浓烈的腥臭气味。它们白天潜伏在洞中,午夜前飞出山洞,常距地面1米左右低空飞行搜寻食物。
吸血方式令人惊栗
天黑之后,吸血蝙蝠开始活动,它们的视力和嗅觉都非常发达,又有独特的“回声探测器”,可发出特殊的超声波,用耳朵捕捉周围的动静,分辨动物睡眠时发出的声音。
寻找到熟睡的受害者,吸血蝙蝠直接飞落在它的身上,或者飞落在它身旁,然后再悄悄地爬到受害者的身上,这样不容易被发觉。它们选择动物的裸区或毛、羽稀疏部分,当选中合适的地方后,吸血蝙蝠常常在这个位置上待上几分钟,又闻又舔,如果这块皮肤长有毛,它会用长长的牙齿先把毛咬掉。吸血蝙蝠的上门齿非常锋利,能在猎物身上造成7毫米长、8毫米深的伤口。由于没有珐琅质保护,门齿可永远保持锋利。在咬开伤口后,吸血蝙蝠会把嘴缩回来,试探一下对方是否已经熟睡。由于受害者不感到疼痛,通常不会被惊醒。
吸血蝙蝠从不深咬,也不与受害者争斗,但它会在伤口处将唾液注入猎物体内。专家认为,它们的唾液中含有多种化合物,如可能含有麻醉剂、血液抗凝剂等、这样伤口不痛,又能防止血液凝固和血管收缩,能延长出血时间,使其能顺利地吃个饱。由于被咬后血液不会凝固,有时猎物伤口流血可长达8小时之久。动物如果在短时间内被多次攻击,也会因为失血过多而受到严重伤害。
吸血时,它们一般每秒钟吸5次。对于不同的对象,吸血蝙蝠会选择不同的吸血部位。对于牛和马,专咬背部和体侧;遇到猪,专咬腹部和鼻子;如果是鸟类,则咬腿部。吸血蝙蝠攻击鸡的时候,常用翼钩攀住鸡的一只腿,自己的后腿也站在地上,鸡走它也跟着走,边走边吸。由于当地的农场主通常在夜晚把家畜拴起来,以免走失,结果这样的家畜特别容易受到吸血蝙蝠的进攻。
吸血蝙蝠的舌下和两侧有沟,血流沿沟通过。舌可以伸出和慢慢地缩回,从而形成口腔中部分真空,有助于血流入口中。吸血蝙蝠非常贪婪,吸血总是不厌其多,一只成年的吸血蝙蝠一次大约可吸血50克,相当于体重的一半,有时甚至吸血多达200克,相当于体重的一倍,却照样能起飞,是地地道道的“吸血鬼”。
每次吸血的时间大约为10多分钟,最长达40分钟。吸血蝙蝠在一个夜里,能吸几种动物的血,或者往返几次去吸同一动物的血。饱餐后,吸血蝙蝠便回到了自己的栖息地。
吸血蝙蝠很少去咬狗,因为狗能听到较高频率的声音,能觉察到吸血蝙蝠的靠近。
有时吸血蝙蝠也咬熟睡的人,伤口虽然不大,出血量可能很多,被咬后大片血污令人吃惊。但是,对人类来说,真正的危险是疾病的传染。蝙蝠是大量人畜共患疾病病原体的“天然宝库”或传染媒介,比如狂犬病、严重急性呼吸道症侯群、亨尼帕病毒以及埃博拉病毒。事实上,只有0.5%的蝙蝠体内携带狂犬病病毒,但在美国每年报告的少数几起狂犬病例中,大多数是被蝙蝠咬后引起的。
边吸血边“脱水”
吸血蝙蝠的生理系统进化得非常特殊,它除了嗜血以外,已经再也不能吃别的东西了。吸血蝙的寿命较长,平均寿命为12年,一生所吸的血竟有100升之多。
血蝙蝠20分钟内可吸食超过体重20克的血液,这种惊人的进食行为要归功于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即快速消化血液的能力,帮助它们在美餐之后立即飞走。吸血蝙蝠的胃和肾能迅速除去血浆,在吸血完成之前,它们通常已开始排泄;进食两分钟之内,普通吸血蝙蝠便开始排尿。
大量排尿让吸血蝙蝠从地面起飞变得更为容易。但由于刚刚美餐一顿,它们的体重已增加20%到30%。为了顺利从地面起飞,它们会通过蜷缩而后向空中猛冲的方式获得额外上升力。通常情况下,吸血蝙蝠可在起飞后两小时回到栖息地,在消化食物中度过余下的夜晚。吸血蝙蝠可在激素帮助下,能通过泌尿系统将消化蛋白质产生的过量尿素排出体外,也就是在排出含有浓缩尿素的浓缩尿的同时,牺牲少量水分。
吸血蝠肾脏的机能极为有趣,它有显著浓缩废物的能力。吸血幅在取食后不久便排尿,迅速给所吸血液中“脱水”。这样,蝙蝠在吸血后能轻装飞回栖息地,既可减少能量消耗,也可减少危险。回到栖息地后,继续消化这些脱水的血液,直到形成粪块,这段时间却不再排尿了。
奔跑能力惊人
蝙蝠善飞,是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但也许是太精于飞行,以至于它们中的大部分种群几乎失去了在陆地上行动的本领。不过科学家们对吸血蝙蝠的研究发现,这种蝙蝠具有“令人吃惊”的奔跑能力。
吸血蝙蝠在陆地上具有相当强的灵活性,能前行、侧身走、后退,想飞的时候一飞冲天,因此被称为“会跳霹雳舞的蝙蝠”。它在地面上可以“蹑手蹑脚地”向自己选定的目标靠近,比如一头牛、一匹马,然后跃上对方脊背,开始吸取血液。而其他种类的蝙蝠们落到地上时,只能极为笨拙地行进。
纽约科内尔大学的动物学家丹尼尔·里斯昆和约翰·赫尔曼森,在一个树脂玻璃笼子里制作了一辆特制的小型跑步车,把5只成年雄性吸血蝙蝠放进去,通过高速摄像机观测它们的运动,发现当“跑步机”以每秒0.56米的低速运动时,吸血蝙蝠只是以正常的走路步调行走;当“跑步机”开始加速时,这些蝙蝠则利用前肢调整为大步慢跑;令人惊讶的是,它们最高能以每秒1.14米的速度飞快地“奔跑”。以蝙蝠的标准来看,这样的速度实属罕见。
虽然吸血蝙蝠已经被证明确实拥有奔跑能力,但人们很少在自然界中看到它们奔跑的样子。因为,在中南美洲有大量成群结队的动物,吸血蝙蝠不缺乏食物来源,它们想“美餐”一顿,并不需要跑着去争抢。
“助人为乐”为生存
通常人们都认为,在动物界中通行的是“丛林法则”,即动物都很自私,只为自己生存,弱肉强食。但科学家在研究了吸血蝙蝠之后,竟然发现,这种100%靠别人鲜血维持生命的可怕的嗜血动物,竟然也会“助人为乐”。
据美国生物学家杰拉尔德·维尔金森对吸血蝙蝠的研究结果发现,即便是这种100%靠别人的鲜血维持生命的“吸血鬼” ,也要“学雷锋”,讲究“助人为乐”。
吸血蝙蝠全靠吸食别的动物的鲜血维生,它们的新陈代谢过程很快,如果它们3天不能吃到足够数量的鲜血,就会饿死。
维尔金森发现,那些已经吸足鲜血的吸血蝙蝠,在回到家中之后,会把自己腹中的鲜血喂给没有进食的同伴,以缓解它的饥饿。他还在实验室中发现,吸血蝙蝠的援助对象,首先是幼小蝙蝠,然后是有血缘关系的成年蝙蝠,有时也帮助无血缘关系的蝙蝠。不过,这些被援助的无血缘关系蝙蝠,必须是与援助者经常在一起的“熟人”,而且以前也援助过别人,否则就不会得到同伴的援助。
专家认为,这种行为是进化繁衍种族的需要。因为科学家曾做过计算,发现如果每个吸血蝙蝠只靠自己捕食,只要经过两代,它们就会全部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