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经验的猎人一般都喜欢埋伏在森林的边缘地带,因为那里遍布着薄荷、母菊,据说这些是兔子最喜欢吃的药草。那么,兔子为什么吃这些草呢?有动物学家认为,兔子啃这些草是为了清除肠胃中的寄生虫。
动物也吃药
德国动物学家博普雷曾确定了一种关于动物利用药草自我治疗的概念。他认为,动物吞食药草的目的不是为了吃饱,而是关心自己的健康。
我们可以举这样几个例子:大猩猩咀嚼一种特殊的植物,然后将它敷在伤口上;吼猴啃腰果树的树茎以防止龋齿;阿拉斯加棕熊在冬眠前大量进食一种有棱角的草以去除其体内的绦虫;某些鸟类使自己的羽毛上沾满蚂蚁,这样可以防止虱子的叮咬。
专家们认为,动物的这些行为决不是偶然的。药理学家现在也开始研究动物吞食药草的行为以及药草的生化原理,他们发现自然界是寻找新的高效物质的天然宝库。
专家们经过考证发现,许多原始部落巫师的招数原来正是从动物那里学到的。例如,坦桑尼亚西部一种常见的治疗疟疾的植物汤汁就是一名巫师从豪猪那里观察到的,他当时看到一头泻肚的豪猪在啃一种树根,不久就好了。
给人类以启迪
博普雷指出:“200年前人类就已掌握许多关于草药的知识,现在人们又开始回归。”英国科学家辛迪·恩格尔认为,动物的这种自我保健行为也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启发,帮助人们改变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我们在食品中加入了许多人工香精和防腐剂,这样就使草药中所含有的许多物质失去疗效。”
生物学家们一再注意到,动物的这种吃草行为有时也是拿它们自己的生命在冒险,因为动物不可能知道它们所吃的草中含有继发性毒素。植物正式利用其体内的这些毒素抵御外敌的侵袭。
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对4万多种植物代谢产物进行了化学分析,其中包括咖啡因和尼古丁。这些物质只要用量合适,对人畜是有益的。德国马克斯—普郎克学会化学生态学研究所所长伊恩·鲍德温解释说:“如果低剂量使用,这些物质将能发挥药物的作用。”该研究所对这些物质的治疗潜力进行了分析,“动物的行为方式使我们的认识进入到新的境界。”
坦桑尼亚的黑猩猩反复地嚼一种剧毒灌木粗树枝。动物学家米夏埃尔·胡夫曼曾观察到一只肚里有虫子的母猴执着地啃灌木枝,结果它的病很快就好了。
咀嚼为了自我保护
德国马克斯—普郎克鸟类研究所鸟类专家赫尔加·格温纳认为,动物虽然都有咀嚼的本能,但是它们的咀嚼行为首先是为了不生病,因为一旦生病对它们来说就意味着失去自我保护能力并且被天敌吃掉。
格温纳通过对比发现,凡是出生在巢里没有药草的小鸟作了细致的观察,发现这种鸟在筑巢时非常注重保健因素:雄鸟为建好的新巢里添置了不少药草和鲜花。
格温纳通过对比发现,凡是出生在巢里有药草的小鸟一般都比巢里没有药草的同类充满活力。这正是它们身体健康的标志,因为它们的免疫力强于同类,血液中的白血球浓度比较高。那些没有储备锯齿草的椋鸟窝里有很多寄生虫。
那么椋鸟往自己窝里衔的是哪些药草呢?格温纳与伊恩·鲍德温对此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能明显增强鸟类免疫力的锯齿草。
其他鸟类在筑巢时也有相似的现象,例如澳大利亚的文鸟懂得利用木炭的抗菌作用,猫头鹰让蠕蛇寄居在它的窝里,因为蠕蛇爱吃各种昆虫的幼虫,正好帮助猫头鹰清除细菌,保持巢内的清洁卫生,以确保小猫头鹰健康成长。
别轻易下结论
但是格温纳也告戒人们,不要轻易下结论,不能仅从一种偶然行为就确定它是用来治疗的。因为许多古老的传说中都有错误,很多还是以讹传讹。
例如出生于公元23或24年的罗马作家老普利纽斯曾经列举蛇用茴香让自己复明的例子,失明的蛇为了能重见光明,不停地在茴香树上蹭来蹭去。但实际好像这跟茴香丝毫没有关系。事实是当蛇蜕皮时,它们总要出现短时间的失明,这时它们就借助茴香树来加快蜕皮的过程。
在中世纪的英国,有这样一个偏方:医生给患者的药方中开有小狗舌头,据说狗舌头能有效地愈合伤口。这一偏方源于人们经常看到狗舔自己的伤口,实际上帮助伤口愈合的是唾液,而不是舌头。
关于澳大利亚原始动物饮食习惯的说法倒是正确的。它们至今还保留着靠吃土治腹泻的习惯,吃土是因为它们体内缺乏矿物质,尤其是钠。在南美,猴子、冠雉、鹦鹉吃蚂蚁洞穴周围的土,因为那些土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大象也特别缺钠,所以经常去肯尼亚西部已经熄火的埃尔贡火山的某个洞穴,那里上千立方米的火成岩已被大象翻了个遍,因为其中也含有可用来作泻药的硫酸钠。大象体形魁伟,食量巨大,食物丰盛时往往进食量大得惊人,因此硫酸钠正好帮助它们消化。
一旦出现急性食物中毒,许多动物都会吞食粘土,因为粘土能化解毒素。例如患腹泻的猴子特别喜欢白蚁洞穴周围的粘土,中南美洲的绿翅长尾鹦鹉经常叼斜坡上的粘土层。
木炭也是动物用来解毒的良药:它能够化解动物自身重量200倍的毒素。人类能以活性炭的形式治疗急性中毒,而动物却从被森林大火烧毁的树桩或树墩中获得木炭。
桑给巴尔岛上的一种猴子在急需时甚至还从居民家里偷木炭,因为木炭正好能化解它们食物中的有害物质。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被关养的动物一般很难获得天然药物,这也是它们比生活在野外的同类体质差且更容易得病的原因。但是动物学家博普雷告戒人们,不要想当然地神化动物的自我治疗行为。“动物不可能自己给自己诊断和有针对性地治疗。它们吞食药草的行为更多地是出于本能。如果感觉好,它们内心就会接受这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