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食蜂鸟父亲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但是有一种自私的父母——食蜂鸟,喜欢欺骗子女受自己奴役。
食蜂鸟生长在肯尼亚,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暴虐残忍,一只雄鸟刚刚和一只雌鸟结婚了,雌鸟准备在温暖的巢穴里过上自己独立的家庭生活。可是,雄鸟的父母却不厌其烦地跑过来,不惜一切代价拆散这对鸳鸯。它们会用非常宽厚而狡猾、机巧而圆滑的办法来实现这个目标,常常会让自己的后代心甘情愿地抛弃新娘回到父母家里,让它在那里把一切精力都投入关心和喂养其父母刚刚生下的幼崽中去。
科学家研究了两大群非洲食蜂鸟后发现,在这些鸟群当中,一些较年长的鸟会操纵、剥削、巧言哄骗和用甜言蜜语逗弄小鸟,目的都是希望这些羽翼尚未丰满、经验尚不成熟的小鸟会放弃独立性而处于受奴役的状态。这些发现显示,在一些喜欢群体生活的动物家族中,本来就够复杂的关系,现在变得更复杂了。
食蜂鸟父亲会想办法笼络已经长大的孩子,让它回到父母的巢中,以便来帮助照看父母刚生的幼子。父亲不会用粗暴或者侮辱的办法来逼迫其儿子或者儿媳回去,毕竟,成年食蜂鸟的大小与画眉差不多,彼此摆布起来相当不易。父亲的方法非常巧妙,它一天十几次往新人的小巢里飞,坏它们的好事,扰乱它们的家。它在鸟巢之外弄得扑通直响,并挡住它们进出的路。当儿子试图把捕捉来的虫子喂养新娘时,父亲会挤挤撞撞地钻进来,恳请把食物让给它自己。同时,老鸟会用一些食蜂鸟惯于群居和共同一致的友好小动作来迷惑人,以掩盖自己不恰当的行为:它会抖动自己的尾翼,鸟嘴卡嗒直响,还发出轻轻的、吱吱的叫声。儿子有40%的时间会承认失败,然后转身,飞回到自己的老巢里去,喂养其同胞兄弟姐妹。而被抛弃的雌鸟只好在失宠的打击下满巢乱转,不知所措。可能已经下了几只蛋,可是没有配偶的帮助,它无法养活这些小鸟。
在极少数情况下,被遗弃的雌鸟也许会采取报复行动,会悄悄地溜进她那供给丰富的公公婆婆的家,并最终转弯抹角地得到丈夫的些许援助,然后把孩子养大。
帮助者的“小算盘”
生物学家知道,许多鸟和哺乳动物都喜欢一种被叫作协力生育的活动,一组鸟中的某对幸运的伴侣可以很自由地生育,而另外一些成年鸟却放弃自己的生殖力,让自己专心哺育和照看这对由主鸟伴侣所生的幼子。这种明显的利他主义行为看起来完全不符合进化论的观点,因为按照进化论,最残酷的事情是偏向于专心传播自己的DNA。不过,生物学家们调查这些协力生育后发现,这些放弃养育能力的成年鸟都是生育鸟的近亲,通常是其后代或者同胞。尽管它们并没有生育过自己的孩子,可是,它们仍然是在为自己的血脉出力。
不过,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未生育的成年鸟在围着亲戚的鸟巢帮忙时,通常都在打它们自己的“小算盘”。一般情况下,帮助者都相对年轻一些,它们认为在那个季节里呆在自家巢穴里忙碌一阵子可算得上是一种实习,可以在尽可能安全的条件下学习如何生养后代。在更多情况下,它们之所以成为帮忙者,是因为附近已经没有了筑巢的地方了,要么是因为周围的领地太过于拥挤,竞争对手太多,或者因为大部分有可能筑巢的地方又太危险,容易受到捕食者的袭击。所以,在这些情况下,帮助者好像是在玩一种等待的游戏,它们会帮助其长者,寄希望于亲戚会快快死掉,把生育的地方让给它们。
在其他一些物种当中,刚成年的那些决定帮忙饲养其亲族年幼动物,是因为它们怀着一份希望,即在它们自己繁殖的时候,这些新生的后代能成为帮手。比如,佛罗里达丛鸦就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帮助者,当附近大部分的合适筑巢地被其他鸟占领之后,它便会帮助其他亲族鸟抚养后代。此后,它会试图让自己驯化好的那只亲族鸟成为带翅的战士,让它帮助自己对敌宣战,并没收敌方鸟巢。
残忍的猫鼬女王
在我们的印象中,一些像猫鼬或野狗之类的群居动物之间,是互相友好的合作关系,但实际上是某种形式上的剥削。
矮脚猫鼬是一种生活在非洲的哺乳动物,体型和老鼠相似。它们按亲族关系生活在废弃的白蚁土堆里,一对成年伴侣做所有的生育工作,而其他的则要什么都干,比如看守家园、哺养幼鼬,带着这只幼鼬四处走动等等。最令人注目的是,这个小组里面的雌鼬还得当奶妈,她们得分泌乳汁哺养最厉害的那只雌鼬生出来的幼儿。
处于控制地位的雌性猫鼬会用两种办法来让亲戚们自觉奉献:在很少的情况下,较年幼和处于从属地位的雌性猫鼬自己也会有孕,可是,它们的后代却总是神秘地消失掉了,这些幼子大部分成了首领的牺牲品。而一旦这些痛失亲子的母亲开始产乳时,她们也许会给就在身边的幼崽哺乳,这就极大地提高了这些幼崽的成活率;另一种情况是,处于从属地位的雌性刚一看到处于控制地位的亲戚所生的幼子就开始分泌乳汁。而那些处于控制地位的雌性会不断地用辱骂性的小动作和其他的表演来提醒并压抑大家,她才是这个小集团的女王!
处于从属地位的雌性也许希望对不公平的命运进行反叛抗争,可是,除了耐心等待以外,它们没有什么其他选择。随着雌性慢慢长大,它们得到生育机会的可能性也越大。就算处于主导地位的雌性处于控制地位,她也会同意让较年长的一些雌性产几只幼崽。
科学家也曾观察到有12例年轻的成年猫鼬另辟家园,但只有一只成功地生下了自己的后代并且长到了成年。其他的猫鼬企图给自己划一片疆土时,都不幸地输掉了。毕竟,猫鼬在非洲大草原的天敌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