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应急科普 > 特别关注 > 正文

“小龙”亦有凌云志:蛇居然会“飞”吗?(上篇)

发布时间: 2025-03-24 16:08:0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科学大众杂志社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随着时间的悠然流转,2024这条“龙”头也不回地飞向远方,最终消失在无边的天际,2025这条“蛇”开始在广阔的大地上匍匐前行……印象中,蛇似乎只能在地上爬,或是在水里游。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在古代神话传说或文史典籍中,有没有像龙一样腾空而行的蛇?甚至我们可以更大胆地探寻,自然界中有会飞的蛇吗?

1.png

称蛇为龙,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揭开谜底的线索,恐怕还得从龙的身上找。我们已经知道,“龙的原型是一条大蛇”这个说法漏洞不小,但仍无法否认,在古代乃至今天的中国人心中,龙与蛇的关系十分亲密。

如果你家有上了年纪的长辈,而他恰恰又属蛇的话,那么他很有可能说自己属“小龙”——在生肖文化中,蛇常被称为“小龙”。这种称蛇为龙的现象,在中国民间屡见不鲜,有很多蛇,都有个带“龙”字的小名。
而在中药材宝库里,我们把称蛇为龙这件事做得更加细腻了——古人凭借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乌梢蛇、王锦蛇等游蛇科动物蜕下的干燥表皮膜(即蛇蜕)可以入药,从此,“龙衣”这一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名字,便在中药典籍中熠熠生辉,成为一段不朽的传奇。

2.png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蟠龙纹陶盘,盘中所绘的蟠龙盘曲如蛇,身上有似鳄的鳞状斑纹和锯齿状的牙齿,口衔枝状物,整体形象似蛇非蛇,被一些考古学家誉为真正意义上的“龙”的雏形  供图/翟国庆

那些被叫龙的蛇

青龙——翠青蛇

在我国南方田间地头“隐居”的翠青蛇,因其纯绿的体色和修长的体形,在广东地区又被冠以“青龙”之名。

3.png

翠青蛇  图片来源/Wikipedia

【小青龙——莽山原矛头蝮】

藏匿在湘粤交界幽深大山中的莽山原矛头蝮,虽非通体绿色,但也凭借黑褐色背景上密布黄绿色斑纹,获得“小青龙”的美誉。

4.png

莽山原矛头蝮  图片来源/Wikipedia

过树龙——灰鼠蛇

别看灰鼠蛇那黑、灰、棕的主色调外表显得有些土气,但是广东、广西的居民常能一览它在树上或灌丛中穿梭的英姿,被它迅捷无伦的行动速度深深折服,从而发自内心地尊称一声“过树龙”。

5.png

灰鼠蛇  供图/史静耸

他到底是龙还是蛇?古人:都行吧……

而我们的祖先似乎更离谱。对于龙蛇这对组合,虽然早在三国时期的《五运历年纪》中就提到开天辟地的盘古有着龙的脑袋、蛇的身子,这算是非官宣了龙蛇不容混淆,但在更早些时,还是出现了一些傻傻分不清的情况。

1号“受害者”——黄帝
先秦古籍《山海经》里明明说以黄帝为首领的轩辕国人长着人的面孔、蛇的身子,怎么成书没过多少年,西汉的司马迁就在《史记》里给他升级成“黄龙”了呢?
2号“受害者”——伏羲
有的典籍说伏羲“人首龙身”,也有的说他“人首蛇身”,更有的直接说他“人首鳞身”……都行吧,反正不管是什么身,伏羲大体的样子已经被实锤了,大概就是“人面+两栖动物或爬行动物的身子”这种组合,不信你看下面这个瓶子。

6.jpg

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唐代伏羲(右)女娲(左)图,均为人面蛇身形象  图片来源/《中国绘画全集》

人面蛇身或人面龙身的神话生物,确实已经被考古学家扒出来了——在属于仰韶文化时代的甘肃西坪遗址,发现了距今5 000多年的彩陶瓶,瓶腹绘有变体的人面鲵鱼纹,这是一种有着人脸、鲵鱼身子的形象。各派考古学家当然争辩得不可开交,有的说是人面龙身,有的说是人面蛇身。

7.png

人面鲵鱼彩陶瓶,1957年出土于甘谷县西坪镇石坪村,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图片来源/甘谷县博物馆官网

话说回来,在当今的世界上虽然没发现“人首蛇身”这种让人视觉炸裂的生物,但我们还真能从地球的边边角角中找出几种能模仿人类“表情包”的蛇。

呆萌系:“豆豆眼”阿拉伯沙蚺
比起大多数叫“蚺”或“蟒”的兄弟,阿拉伯沙蚺可太袖珍了,长度只有30多厘米,更逆天的是它的眼睛长在脑瓜顶上,还是一双小小的“豆豆眼”,活脱脱一个萌货。不过,它的眼睛虽小却炯炯有神,当身体埋在沙土里时,它全靠这露在沙土外的器官锁定猎物。

8.png

阿拉伯沙蚺  供图/史静耸

高冷系:绿瘦蛇的“忧郁”谁能懂

背部翠绿,身长如鞭,一双呈卵圆形的眼睛贼大,更气人的是,眼里长着“横置”的瞳孔,绿瘦蛇这与生俱来的忧郁眼神啊,不禁让人嫉妒——这位“绿美人”的基因也太好了吧!

9.png

绿瘦蛇  供图/史静耸

戏精系:会装死的猪鼻蛇

受到巨大威胁时,东部猪鼻蛇身子一翻,肚皮朝上,睁着大眼,吐出舌头。这是干什么?装死呗,难怪它被诟病为“蛇界之耻”。有人曾观察到,一条东部猪鼻蛇装死了40分钟以上,确认危险解除后,又“复活”离开了。

10.png

“装死”状态的东部猪鼻蛇  图片来源/Wikipedia

蛇:我到底比龙差在哪儿

尽管在不少中国人的心中,蛇几乎成了龙的“平替”,但蛇终究不是龙。那么,现实中的蛇到底比传说中的龙差在哪里呢?可以说,蛇在颜值和才华上被龙“双杀”了……

颜值“杀”
龙:我有角,还有脚,多威风。
蛇:你们家族不一定都有角吧,《广雅》不是说“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吗?
龙:……要你多嘴,分那么细,反正你没脚,还没角!
蛇:你确定?
【长“角”的蛇——角蝰】
角蝰的眼眶上有一对挺拔的“角”,看上去真像威风凛凛的龙角。其实,这是一种特化的鳞片。
11.png

角蝰  图片来源/Wikipedia

【有“脚”的蛇——蟒】

蛇类的四肢,并没有随其另类的进化而完全绝迹。蟒属的雄蛇在其泄殖腔的两边,有非常醒目的后肢残余,呈爪状,如果用放大镜去仔细观察,仿佛一睹神话中龙爪的风采。
12.png

蟒蛇泄殖腔两侧的后肢残余  图片来源/Wikipedia

13.png

蟒蛇后肢骨骼结构图  供图/史静耸

才华“杀”
龙:我的水性极好。传说大禹时期,我曾三度下凡帮助大禹治水,以尾巴画地成江。
蛇:我也不差啊,我们家族还有水蛇、海蛇呢。
龙:可是洪水来的时候,你逃之夭夭了吧?
【时光影像机】
蛇类中虽然不乏游泳好手,但相当一部分蛇还是无法对抗滔滔的洪水。1950年,淮河流域部分地区因持续暴雨引发的洪水而决堤,一些人攀树躲避,结果与同样攀树避洪的蛇狭路相逢,不幸被蛇咬伤。
话说,龙似乎还有个更大的优势——会飞。言外之意,蛇不会飞?当我们再次把镜头从现实中的蛇转向神话中的蛇,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