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大熊猫不再濒危?日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以下简称IUCN)发布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宣布将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易危”,一时间,引发了公众众多讨论。
这个IUCN所制定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个啥?我国如何确定濒危动物的等级?大熊猫被“降级”又会带来哪些影响?一起来听听专家们的解答。
【真相】没有真“降级” 只评估现实生存状况
“这不是‘降级’,IUCN这份名录对我国大熊猫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客观评估,并建议在保护层面上有所调整。”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鲁长虎教授告诉记者,IUCN作为一个半官方的国际组织,有着庞大的专家库,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上万名专家学者,这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每年都会对当地的濒危动植物生存状况进行调查评估,“IUCN多年来形成了自己的评估体系、标准,对濒危动物评判会根据一定的指标,比如种群成熟个体数量、分布区及一定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等等,综合多方面的考虑判断物种是否濒危。”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自1963年开始编制,至今已包括82954个物种,是全球最大的受威胁物种名录。其中受威胁的物种共23928种,占被评估物种的29%。据悉,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专家委员会不定期更新这份名录,名录的上一次评估更新要追溯到2008年。
作为衡量全球主要物种生存状况和受威胁状况的清单,名录将物种濒危等级由高到低分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和无危7个级别。
这份名录在国际上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鲁长虎告诉记者,各国之间在进行野生动植物贸易往来时,要遵守《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公约的最后附有濒危物种的名单,IUCN所给出的红色名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为附录成为国家间贸易的标准。
新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公布后,国家林业局当即回应称,大熊猫仍是濒危动物,还需加大保护力度。“这份名录的公布是对我国物种保护的一种认可,在国际上可能会起到很好的效应,有着积极意义。不过,IUCN这样的非政府组织给出的数据很多时候是‘一家之言’,其物种调查数据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光教授解释,比如,名录针对大熊猫的信息调查是否完全准确,还值得商榷。
【背景】濒危评估很复杂 动物保护等级不会轻易“降”
知道对大熊猫的保护力度不会降低后,很多粉丝松了一口气。不过,大家依旧好奇,濒危物种到底是如何确定的?
“我们在判断某物种是否濒危时,有效群体大小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所谓有效群体大小,是指种族中处于繁殖年龄队伍的群体,而有效群体数量大小在实际统计过程中有难度,存在一定的误差区间。”杨光告诉记者,在物种保护上,一物种是否濒危有个标准,即有效群体大小低于1000头即可划分为濒危物种,IUCN名录对大熊猫有效群体大小的统计为1864头,才将其从濒危转为易危。“而这一统计数据只是个平均数据,很可能和实际情况有出入,并不是绝对值,将这一数据当做大熊猫保护等级划分的标准,有些勉强了。”杨光表示。
除了大熊猫之外,IUCN对藏羚羊的评估也由之前的濒危变为近危。那么,这样的评估会对大熊猫、藏羚羊等物种保护带来哪些影响呢?中国环境科学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生曾表示,上述国际组织评级结果对各国最终确定保护措施影响甚微。
“这个评估没大众想得那么严重,真正能对濒危动物带来影响的是国家层面的保护法。”鲁长虎说。
其实,能对濒危物种保护造成直接影响的主要是国家层面对该物种的保护力度。在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主要从种群数量及经济价值对野生动物进行评估,将野生动物保护提升至法律层面。记者了解到,如果违反相关法规,例如捕杀或倒卖名录内所列的野生动物,将受到法律制裁。
“我国的名录主要将物种分为濒危和非濒危两个层次,其中濒危物种按照种族数量、分布、未来发展趋势、保护迫切程度等标准又分为一级濒危物种和二级濒危物种,二者之间并没有统一严格的标准,是一个综合评价。”杨光告诉记者,国内濒危物种等级的划分也会参考IUCN的相关结果。
那么,如果一个物种真被“降级”了,又会怎么样呢?
鲁长虎告诉记者:“如果国家层面的名录对某一濒危动物进行了降级,这会对该动物保护产生重大影响,比如一种濒危动物由一级保护动物降至二级,那么该物种所涉及的法律上的量刑标准、开发利用等等门槛都会有所降低,其中还会涉及动物保护法各个方面的司法解释等等。”
“濒危物种被降级后,它所获得社会上的投入、关注度等等都会改变,所以一般情况下对某个物种降级都会很慎重。”杨光对记者说。
【关注】 “红色名录”敲响警钟 动物保护关系你我
记者发现,此次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更新带来的更多是坏消息。比如,与人类基因最为相近的哺乳动物大猩猩,其6个物种中有4个被划定为极危,这意味着它们离灭绝只有一步之遥,它们是东部大猩猩、西部大猩猩、婆罗洲猩猩和苏门答腊猩猩。
据了解,生活在非洲中东部的东部大猩猩如今种群数量不到5000只,在过去20年间下降了70%之多,它的亚种东非低地大猩猩数量从16900只减少到不足3800只。
专家表示,与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评估相比,当前已经评估的哺乳动物中28%面临生存威胁,比过去增加了3%,其中非法盗猎和栖息地丧失是全球哺乳动物面临的最大威胁。
值得欣慰的是,近期国内对濒危动物的关注越来越多了。比如最近上映的自然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在低排片率的情况下成功逆袭,受到观众热捧。该片叙述了大熊猫、雪豹、金丝猴等国宝级野生动物家庭于严酷环境、天敌威胁之下,追随延续千万年的生命轨迹,完成自然轮回的故事。
“濒危物种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是好事,说明大众已经慢慢意识到生态平衡对人类自身的影响。”在杨光看来,在濒危物种的保护上,全世界是一个整体,物种保护和每个人密切相关。专家们表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推出这份名录的目的,是要告诉我们濒危动物的保护现状,其意义在于呼吁我们关注濒危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也是对我们的一次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