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记者 夏文燕 施红艳
从宇宙中的黑洞,到海洋中的蓝洞,“洞”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总能激起我们的好奇心。近日,我国三沙市探测到世界最深海洋蓝洞,并正式将其命名为“三沙永乐龙洞”。据了解,这个被称为“南海之眼”的蓝洞深达300.89米,大幅刷新世界纪录,一跃成为地球上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
探海易?比肩飞天不简单
在当地,关于“南海之眼”的传说由来已久,有渔民认为,这“眼”中藏有镇海之宝,还有的说,这“眼”是《西游记》中孙悟空拔去定海神针留下的。古老的传说虽不科学,但也寄托着当地人对这片海的深爱。
其实,潜入海底不比登上太空简单,地球的表面70.8%被海水覆盖,99%的光线都难以穿过150米以上的海水,这里的光线很暗,且面临压力和低温,探测的难度也不小。由于蓝洞周围礁坪珊瑚密布,海水浅,大船无法靠近,科研人员就用小艇搭载声呐探测仪,测量洞口直径,还准备了能下潜到350米的水下机器人,搭载水下照明灯、摄像机和深度传感器、机械手等,对蓝洞内部实施细致测量,其中七次成功探底,获得的蓝洞深度数据一致——如今我们探测到“三沙永乐龙洞”是一个大致垂直的洞穴,深达300.89米,洞口径为130米,中间有收缩,洞内水体没有明显流动,也没有发现与外界连通。
凭借现代科技,“三沙永乐龙洞”才得以揭开神秘面纱,但想要获得更多数据,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提升探测能力。“在人类对自然的探索进程中,人类对海洋的了解远远少于太空,对海洋的认识也远不如对太空多。”海洋专家、解放军理工大学郑崇伟博士告诉记者。不过,郑崇伟表示,如今在太空领域实力很强的我国,近年来也越来越重视海洋研究了,特别是深远海探测研究。
寻活物?百米下无氧无光
那么,这个深达300多米的洞里到底藏有什么?一直以来,海南潭门渔民陈奕传对这洞一方面心存好奇,一方面也怀揣恐惧,“看起来黑蓝黑蓝的,我们抓鱼都是在它的旁边抓,心里感觉有点害怕。”
其实不止渔民好奇,研究人员也想一探究竟。在此次探测中,研究人员在“三沙永乐龙洞”洞内上层发现与周围海域相似的20多种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在利用自动海流计和水质分析仪对洞内海水测量溶解氧数值时,发现100米以下的水里没有氧气,暂时也没发现生物体。
江苏周庄生命奥秘博物馆馆长高海斌告诉记者,据他推测,在无氧、无光的蓝洞底部环境里,海洋生物是无法存活的,但是海洋生物的骨骼可以完好地被保存下来,被誉为“地球给人类保留宇宙秘密的最后遗产”。“这种环境,就是一个绝佳的化石博物馆。”高海斌说。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杨作升也认为,发现“三沙永乐龙洞”的意义,在于它可以给我们提供几万年来非常详细的南海气候或海平面变化的高分辨记录,“知道这个记录后,我们可以从当中推演几万年来南海海洋环境的变化,包括海洋的水文,它的生态环境,它的地形地貌。”
想探险?危险系数还不小
海洋蓝洞不仅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向来也是众多探险者的最爱,如果加以合理开发与规划,会不会又为中国增添一处难得的潜水探险地?
除“三沙永乐龙洞”外,其实全世界海洋中分布着有许多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蓝洞,按照此前已探明的海洋蓝洞深度排名,还有巴哈马长岛迪恩斯蓝洞(202米)、埃及哈达布蓝洞(130米)、洪都拉斯伯利兹蓝洞(123米)、马耳他戈佐蓝洞(60米)。
蓝洞虽然外表美丽,其实内部危机四伏,由于海洋蓝洞是封闭的,水体无法循环流动,一旦潜水员靠近洞内表层便会引起水下沙尘暴,能见度瞬间为零。若继续深入,会发现水中微生物代谢出的剧毒硫化氢让水体呈现橙黄色,再深入便是十分危险的无氧层。例如,洪都拉斯伯利兹蓝洞洞内钟乳石群交错复杂,伴有大量鲨鱼巡视守护;巴哈马群岛有近千个蓝洞聚集,其中近两成已有人类踏足,但据巴哈马官方统计,每年都会有20个极限潜水高手丧命于此,大部分是因为迷路。在这里,不得不提醒一句,蓝洞探险,危险性很大,还是别拿生命去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