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记者 胡琴
图片:专家提醒,“美白针”产品本身及使用过程中用到的医疗器械都存在风险。刘成贺 摄
“一白遮百丑”,美容市场上各种“美白针”十分走俏,有些产品宣称只需简单注射,就能让皮肤轻松美白。事实真的如此吗?
4月5日,法国国家药品与健康产品安全局在其网站上发布消息称,将禁止使用任何用于皮肤美白或提亮肤色的注射产品,并将禁止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无偿提供、进出口或广告宣传活动。该机构强调,此类产品的成分及使用方式可能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很大风险。在药物管控较为严格的美国,“美白针”从未获得相关部门批准。
乱象:“美白针”属违法存在
在网上搜索“美白针”,记者看见不少整形美容院、美容机构的宣传乃至提供“美白针”注射疗程的信息。有的商家甚至表示,会根据顾客不同的肤质,量身定制个性化配方的“美白针”,通过点滴注射的方式快速达到美白效果。
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进行了在线咨询,一位客服人员告诉记者,美容针主要以静脉注射的形式将液体输入体内,一般3次就能看到一些美白效果,没有潜在副作用,相关产品也是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
然而,根据法国国家药品与健康产品安全局发布的消息,“美白针”等产品通常由静脉、肌肉或皮下注射,这种使用方式本身就存在很高风险。首先,注射本身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风险,例如可能会导致感染或是染上传染病;其次,相关产品的制造质量无法保证;最后,这些产品所含成分的安全性并未得到评估,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此类产品并未获得法国有关部门的上市批准,也缺少规范的质量和效益风险评估以确保其安全性,因此,目前各种形式的销售和宣传均违反法国现行的法律法规。
其实,“美白针”在中国的应用情况也和法国类似。
据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修复援助中心特聘专家、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医疗美容科主任李俊介绍,“美白针”并不是药品,只是一种配方,目前根本没有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审核。而根据我国卫生部门有关规定,只有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医院,才可以进行注射整形,卫生机构会定期检查监管,医院所使用的产品必须是可以追溯来源的,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批准任何一款针剂用于美容美白,正规的医疗机构,都不会使用“美白针”。
噱头:“天使”真身竟是恶魔
“美白、排毒养颜、使肌肤焕发年轻光彩……”生产“美白针”的厂家往往如此宣传产品。“美白针”真有那么神奇吗?专家认为,人体肤色的黑与白并不能在短时期内因外界因素而改变,所谓“美白针”,只是一个噱头。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传明酸、谷胱甘肽、维生素C、维生素B、其他辅助酶等药物,是“美白”针剂中普遍存在的成分。
李俊介绍,传明酸又名氨甲环酸,具有止血抗炎的药理效果,在医学上作为凝血剂使用,虽然近年来发现其外用时具有抑制黑色素及防止色素斑形成的功效,但在注射用针剂当中,国家只批准其作为凝血剂使用。谷胱甘肽由于本身具有解毒和抗氧化能力,在临床上是保肝的重要药物成分。氨甲环酸和谷胱甘肽虽然皆是国家批准使用的针剂,但其临床适应症并不是美白,都有其他疗效。他认为,如果“美白针”的主要成分是这些药物,那么,对于“美白针”的宣传是夸大宣传,甚至是虚假宣传。
“这几种常用的药物成分被商家一包装,就改头换面变身“美白针”,身价也上涨了几倍甚至几十倍,然后被不具备医疗资质的美容院以及整形机构拿来注射入爱美者体内。而在这一过程中,随意药物配方的增减,药物间的相互配伍禁忌,以及违规超量使用带来的伤害,很可能给爱美者带来永远的伤痛。”李俊解释说,对于将上述几种药物组合用于治疗美白,目前国家没有相关标准也没有允许。此外,任何药品之间都有可能相互发生反应,医学上称为配伍禁忌,任何两种药品在同时使用时,都必须准照医嘱。整形美容机构进行这样的操作,属于违规用药行为。
据法国中毒防治中心统计,2015年,法国曾出现两例因使用美白注射产品产生不良反应的病例,其中一例患者出现恶心、头晕、心悸、腹部不适等一系列症状。2015年9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也曾发出警告称,皮肤美白注射产品不仅可能无效,还有可能给使用者带来感染肝炎、艾滋病等多种疾病的风险。
李俊告诉记者,他此前便接诊过由于在美容机构打“美白针”,皮肤没变白,却造成了肾功能损伤的爱美女士。“有些机构为了提升效果,会把药物的剂量加大,这会造成肾功能的损伤、肌酐指标的上升,还有一些机构会在产品中加入铅或者汞等物质,对人的身心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建议:别用健康换美白
对于想尝试“美白针”的爱美人士,不少专家强调:别用健康换美白。
“皮肤的健康包括其天然的色泽,任何试图改变天然肤色的尝试都会让皮肤冒风险。人类的肤色深浅本来就有差异,我们应该尊重天然肤色。”有专家认为,从医学角度来看,雪白的肌肤并不等同于完美肌肤,没必要为此冒险。
谈到是否有安全易行的方法能让皮肤变白皙时,则有专家表示,美白一方面是由先天的基因控制,另一方面,则需要后天长期的补水、保湿、防晒等护理,这样才能让皮肤保持在一个比较白的状态。李俊表示,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很重要,皮肤常常暴露在阳光下不仅会晒黑,还会加速皮肤老化,产生皱纹。此外,也可以尝试中医药膜、水光针等有安全保证的产品进行美白保湿。
李俊提醒大家,目前市场上“美白针”有多个“分身”,如营养针、养颜针等,消费者需谨慎对待,不要被夸大有效性的产品所迷惑。作为爱美者,为了避免在美容时遭受伤害,一定要选择有正规资质的医疗美容机构,还要认真检查所用产品的批号等信息。
记者了解到,在法国,存在用于治疗“病理性色素沉着”的药品获批上市,但全部是涂抹于局部皮肤的外用药,并非用于口服或注射。而在美国,除了注射类美白产品,FDA还密切关注非注射、非处方类皮肤美白产品的安全性,近年来有数家皮肤美白产品的生产商和经销商因此受到处罚。比如,2014年9月,应FDA和美国联邦检察官办公室的要求,美国警方查获了一家企业销售的未经批准且标签内容不当的相关药品,被查获的产品就包括所谓“高级谷胱甘肽美白套餐”及“谷胱甘肽胶原蛋白美白套餐”。
李俊表示,希望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能进一步加大对相关产品的监管力度,多管齐下,分而治之,用制度保证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同时加强从业人员的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