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博览 > 科技热点 > 正文

寄生虫,让你疯狂让你癫

发布时间: 2019-04-08 13:09:58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18.jpg

一只老鼠在旷野之中疯狂地窜来窜去,吸引正在捕食的鸟类注意;一只蜗牛自杀性地爬到草叶的顶部,并将触须转变成耀眼的颜色,从而成为鸟儿的腹中之物……这些原本小心谨慎的动物,为何变得如此疯狂呢?原来,它们已经被寄生虫控制。为了完成寄生虫生命的循环,它们被迫疯狂,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微小的形体,进化的巨人

在古希腊人眼里,“寄生虫”的意思是指跑到别家餐桌上进餐的人。可是,大多数寄生虫根本没有坐下来进餐的风范,它们会吸人血液,啜吮肠胃里面的养分,穿透肌肉组织这道温暖的营养之墙,或者就像水蛭一样,在心不甘情不愿的宿主身上粗暴地掠夺体内分泌液和其他果实。

尽管寄生虫让人反感,但这些蠕虫、虫螨、菌类和病毒,以及其他寄生性有机体,却吸引了科学家的注意力。人们通过研究发现,寄生虫也许会假公济私,投机取巧;也许在吸干你的时候保持低姿态;也许小得足以钻入你的细胞之内。可是,在进化这座大剧场里,寄生虫是一些巨人。

科学家们在寻找办法,以便理解为什么许多种类的寄生虫都会经历多阶段的生命周期,从一个宿主进入另一个宿主的体内。他们找到了宿主与寄生虫之间以死亡为主题的相互关系。比如,有两种关系相当亲密的寄生蠕虫,每种蠕虫都能影响老鼠的行为,以实现自身的目的。一种蠕虫会促使老鼠多动,让它在旷野之中疯狂地窜来窜去,以吸引一些正在捕食的鸟的注意。鸟吃掉老鼠的时候,同时也吃进了寄生虫,这就为寄生虫的幼虫提供了一个非常需要的下家。另一方面,有些蠕虫会引起一只老鼠变很懒散而迟钝,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它被其他肉食哺乳类动物捕获的机会,因而也就找到了它的新家。

科学家还发现,一些寄生虫的幼虫会把一只蜗牛弄疯,迫使它自杀性地爬到草叶的顶部,而不是藏到它的下面。有些侵害性寄生虫的幼虫会迁移到蜗牛的触须上,使触须变成耀眼的颜色,还使蜗牛在草叶上面悸动,让这种倒霉的腹足动物变成活生生的毛虫样子,因而引起鸟类的注意。一旦进入鸟腹后,幼虫会成熟并繁殖起来。

寄生,谋生手段也不易

靠寄生活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一种谋生方式,地球上大部分的有机体都采取了寄生的办法。有些寄生虫,如壁虱,是多面手,它能随时从一种热血动物跳到另一种动物身上去生存。更多的却是专门性的寄生虫。比如,有些虫螨只能在某种巨龟的直肠里生存,有些蠕虫只在一种鸟的羽毛里感到舒适,还有些虫子只无害地生活在人类的眼睫毛底座上。而且,大多数寄生虫本身还带有其他寄生虫。

可是,寄生虫的生活也不容易。因为寄生虫离开了宿主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因而,宿主的死亡经常也意味着寄生虫的死亡。这样,寄生虫就得花费相当多的精力想办法找到一些手段,以确保转移到另一个宿主身上,比如让宿主打喷嚏,或者改变宿主的行为习惯,直到足以确保其被二号宿主吃掉。

然而,有些寄生虫走得更远,它们在寻找保持其同类存活的办法时,展示了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比如,有一种叫作刺血枪的肝吸虫,它开始的时候只是羊肠中的一只卵,羊排便时它被排泄出来,因而被喜欢吃羊粪便的陆上蜗牛吃掉。在蜗牛腹内,这些卵会孵化并长成幼虫,然后又依次被宿主排泄出来,这次,它们的外表包着一层粘乎乎的东西,因而被一些蚂蚁认为是无法抗拒的美餐。被蚂蚁吃掉后,这种刺血枪的幼虫会兵分数路,开始其征服活动,一路开拔至蚂蚁的肠内,在那里形成新的感染阶段,另一路攻击蚂蚁的头部。这些脑虫会让蚂蚁如上热锅,一大清早或者在夜深人静时,它们会干一些其他清醒的蚂蚁决不会去干的事情:它会爬到一种草叶的顶部,而这时正好是羊吃草的时间。幼虫从蚂蚁的肚腹安全到达羊腹后,它会慢慢地成熟,交配,产卵,重新开始新的生命循环过程。而对于这些进入脑部的寄生虫来说,它们就是为了同类而牺牲了自己。它们并没有变得更有传染性,也没有能够复制自身,而只是自身死去以后就可以让同类存活下来。

对人类进化有影响

寄生虫学新时代的到来,主要是人类免疫系统方面巨大的进步引起的。调查者破译了寄生虫的复杂性之后,开始考虑人类免疫系统要攻击的各种寄生虫和病原体——成功的水平各有不同。综合起来看,寄生虫对人类进化和其他方面的影响的确是非常巨大的。尽管大部分寄生虫疾病在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很少见了,不过,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人民都还忍受着寄生虫的侵害。根据一些估计数字,钩虫在一天之内从人类血液里吸走的血,约为150万人的血液总量。全人类约有一半的人死于疟疾,这是由强有力的疟原虫这种原虫属寄生虫病引起的。罗马帝国就是渐渐毁干疟疾的。美国早期殖民地詹姆斯镇因为疟疾的原因而重建了3次。

没有人能够肯定地说总共有多少种寄生虫,寄生虫由什么东西构成的也不知道。按照基因学上可以接受的定义,寄生虫所有或者部分的营养物以及资源皆来自另一种动物或者植物物种,而且必须比其宿主体积小。可是,虽然许多寄生虫,如病毒和细菌都是微观或者近似微观的,但有些种类的寄生虫却在长成后达到1米甚至更长。寄生虫经常对其宿主有害,不过其损害程度却有很大的不同。有一些,如许多病毒,会使其感染的动物致病或者死亡;而另一些却只引起轻度不适;还有更多的寄生虫是毫无损害的。宿主有时候会想出一些办法来让体内的寄生虫工作,这时,这位食客就成了共生生物。生活在我们体内并帮助我们消化食物的细菌就是一个例子,它们是一种有益的例子。

我们在许许多多动植物身上发现的一些非常明显的特征,也是专门对付寄生虫之用的。人类和大多数物种之所以有性别之分,而不是以双性同体的方式简单地加以复制,这与寄生虫不无关系:我们得不断地变化组合方式来混合基因,以形成对寄生虫的抵抗力。逃避寄生虫的需要,也许是一个很大的驱动力量,促使一些鸟类、鱼类和哺乳动物形成迁徙的习性,或者每年花一些时间远离有可能染上寄生虫的同伴,去过一段时间的隔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