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也没干
为啥还是好累?
上午才洗的头
下午就出油扁塌?
明明吃的东西也不是很多
“游泳圈” 总赖着不走?
这可能是身体里一群
黏糊糊的“小怪兽”在搞鬼!
它们把脾胃搅得 “罢工”
还让脂肪疯狂囤货
痰湿肥胖
你减不掉的不是肉
是黏糊糊的代谢垃圾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特色护理门诊副主任护师戎飞玲介绍,从中医角度看,我们的脾胃如同身体的食物加工厂,负责将饮食转化为能量并运输全身。
痰湿体质者常因饮食不节,如嗜食油腻、甜食等,或过度劳累导致脾胃虚弱,食物加工效率下降,形成“代谢半成品”——痰湿。
痰湿体质的人一般体形较胖,腹部肥满松软;舌体胖大,舌边常有齿印,舌苔厚腻;面色淡黄,没光泽;容易困倦,不爱运动;手足易凉,胸闷痰多;肠胃不适,喝点酒或吃些油腻的食物就会腹泻。
“腹部是痰湿‘首选仓库’。中医认为‘脾主肌肉’,痰湿停滞时最先松弛腹部肌肉层,脂肪更易在此处堆积,形成‘游泳圈’样肥胖!”戎飞玲介绍,痰湿具有黏滞重浊特性,容易堵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腹部作为多条经脉交汇处,更易因气滞血瘀出现局部脂肪顽固堆积。典型表现有饭后腹胀、四肢沉重、动则气喘等。
腹部脂肪堆积会压迫脾胃,进一步抑制其运化功能。同时脂肪细胞分泌炎性因子,加剧全身代谢紊乱,形成“越胖越虚→越虚越胖”的恶性循环。
5大因素导致痰湿体质
痰湿一旦形成,会阻碍脏腑功能,引发疾病。痰湿体质与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等密切相关。有5大因素会导致痰湿体质:
01
爱吃“重口”
饮食是导致痰湿体质的主要因素。中医认为,经常吃肥甘厚腻的食物,会导致脾的运化功能不足,从而引起痰湿聚集于体内,痰湿久聚不化就会形成痰湿体质。
02
喜怒无常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变化也是痰湿体质形成的重要原因。喜怒无常、情绪低落、压力大,会影响脾胃运化,导致湿邪内生,形成痰湿。
03
久坐不动
长期缺乏运动,气血运行不畅,机体代谢变慢,容易导致杂质沉积,痰湿内生。
04
湿气侵袭
长期生活于潮湿之地,或经常涉水淋雨,会导致湿邪侵袭脾胃,久而久之,聚湿成痰。
05
年老久病
不少老人久病缠身,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等,脾胃虚损、肾阳虚衰,体内运化功能不畅,水液无法代谢,留存在体内,因此容易形成痰湿。
日常怎么化痰除湿
痰湿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不可掉以轻心。如果经常感到头重,像是头上裹了东西一样,身体比平时笨重,大便不爽等,就要有意识地调理了。
三餐少吃点
痰湿者一日三餐要均衡搭配,尽量每餐七分饱,忌暴饮暴食、进食过快、吃夜宵。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吃油腻、辛辣、生冷、甜腻的食物。
山药、薏仁、茯苓、扁豆、白萝卜、冬瓜等食物,有健脾化湿、化痰消浊的作用,可以搭配在日常饮食中。
每天动起来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适当运动能增强阳气,促进气血运行,有助排出痰湿。
建议选择轻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每天30分钟到1小时,既能锻炼身体,又不会过于劳累。
不熬夜避风寒
痰湿者要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免损伤阳气。同时,注意保持心情愉悦,过度焦虑、抑郁容易影响机体运化。
避开潮湿环境
潮湿环境是导致痰湿的外在原因,平时不要在阴冷潮湿的地方久留,下雨天最好别淋雨,洗完澡要彻底擦干身体。
如果睡前洗澡,尽量在22点前完成,较晚容易积聚湿气。
来源: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生命时报
发布:蒋若欣
审核:汪小磊
责编: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