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疾控局、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了新修订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此目录将于2025年8月1日起实施。
其中,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被列入职业病范畴。
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有什么症状呢?
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由突发性灾难事件或自然灾害等强烈的精神应激引起,可引发患者的创伤再体验、警觉性增高以及回避或麻木等症状,常见于自然灾害受灾者、退伍军人等人群。
与其他的情绪或心理疾病相比,PTSD的特殊性在于它与特定的创伤事件密切相关,并会在个体的情绪、认知、行为及生理上产生长期且深远的影响。如果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约有1/3的患者能恢复良好,部分患者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有约1/3的患者转为慢性病程而终生不愈。
新调整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对“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有明确的人群限制,那就是“仅限于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人民警察、医疗卫生人员、消防救援等应急救援人员”。
医疗卫生人员:高频接触生死创伤场景,PTSD患病风险为普通人群2倍。
人民警察:处置恶性案件后出现持续噩梦者达61%。
消防救援等应急救援人员:每次火场救援平均接触3个创伤性场景。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
PTSD主要为四大核心症状群(根据DSM-5诊断标准)。
01大脑如卡带的胶片机——记忆闪回循环
闯入性症状指的是创伤事件不断“侵入”个体的意识,表现为不自主地回想起创伤情景(闪回)或做噩梦等强烈心理或生理反应,出现心跳加速、出汗等症状。以消防员为例,灭火后,工作、休息甚至睡眠中,都可能无端“看见” 烈火、“听见” 呼救,仿若重回危险现场。
02心灵披上无形盔甲——情感隔离与解离
为了避免再次体验到创伤的痛苦,PTSD患者常常采取回避行为。他们可能会有意避开与创伤有关的地点、人物、活动或对话。对于一名在战场上遭遇重大创伤的退伍军人来说,他可能会刻意避开任何与军队、战争相关的场景,甚至避免观看战争题材的电影或新闻报道。这种回避行为虽然可以在短期内缓解痛苦,但长远来看可能会限制个体的正常生活,导致社会孤立和情感麻木。
03认知暗礁与情绪漩涡——负面认知与情绪改变
PTSD患者常常表现出长期的负面情绪,比如极度的悲伤、内疚、愤怒或者羞耻。同时,他们可能对原本感兴趣的活动失去兴趣,逐渐疏远亲友,感到与他人情感隔离。此外,创伤记忆可能影响个体的自我认知和对世界的看法,使其对未来充满悲观,对自己、他人和社会失去信任。
04神经雷达与情绪静电——警觉性增高(易激惹)
PTSD的患者还可能表现出持续的高警觉性,如特警在经历持枪对峙后,深夜听见爆竹声会瞬间翻身摸枪,呼吸急促如临战场,甚至听见拉链声都误判为子弹上膛,肌肉记忆形成条件反射式防御。此外,睡眠困难也是常见的症状之一,长期的高警觉状态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也对他们的生理健康造成负担,可能引起慢性疲劳、高血压等问题。
职业性PTSD的诊断要点
职业性PTSD诊断时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职业史要求:参与过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参与救援人员的职业接触史的确定可根据相关记录进行综合评价,且满足下列判断依据之一:1.本人陈述及单位提供相关资料证明本人陈述及单位提供相关资料证明其参与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包括处置工作时间,承担的工作任务等;2.同事及其他相关知情人佐证
参与救援人员的同事及其他相关知情人提供的佐证,以及其他书面或影像资料。
症状“三联征”:6个月(含)内出现创伤性再体验、回避任何能引起该创伤性记忆的线索、警觉性增高“三联征”,或伴有情感麻木、迟钝,与他人疏离,对周围环境毫无反应,快感缺乏等。
其他:如病程超过1个月,引起临床上明显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受损,诊断时还需排除其他因素所致类似疾病)。
三级预防措施
1.一级预防
在设计和布置工作场所时,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面向所有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相关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应激相关障碍专业知识进行培训;
开展针对性演练,提高参与救援人员对突发事件及应激相关障碍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2.二级预防
突发事件后,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为参与处置的相关人员提供针对性心理援助,对可能出现症状的个体进行随访。
3.三级预防
根据病情,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和康复方案,通过家庭、单位、社会三重的社会护盾构建防护网。
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每日15分钟像“情绪收纳箱”一样认真倾听,经证实可降低29%闪回频率;固定家庭日活动(如每周共餐≥3次)提升情绪稳定性。
单位行动
用人单位应当营造宽松包容的氛围,注重职工心理健康,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讲座等方式对职工进行系统性心理关怀;保障被诊断为职业性PTSD的劳动者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全民助力
努力创造一个包容性的社会环境,不吝惜善意与感激,比如见到应急救援人员时点头致意,能够显著降低症状严重性,提升康复效率。
PTSD入列职业病目录
是我国职业健康保护的里程碑
它提醒我们
英雄也是血肉之躯
他们在守护生命的同时
也需要被守护
如果您或身边人出现持续心理困扰
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健康——同样是不可妥协的职业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