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
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中医称流感为“时行感冒”
在防治流感上
中医药有何妙招?
一起来听专家怎么说——
固摄正气,提升免疫力
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徐顺娟介绍,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发病更急,症状较重,中医学上归属于“时行感冒”,病因病机来自于正虚邪实两个方面:
▪ 一方面是由于起居不慎、寒温不调、过度疲劳等因素,使得人体正气不充,肌腠不密,卫气的防御功能下降,易感外邪;
▪ 另一方面来自外感风寒疫毒,从皮毛或口鼻侵犯人体,“趁虚而入”,肺卫失和而发病。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里所讲的正气可以理解为人的免疫力。冬季天气寒冷,脏腑、经络、气血的抗病能力下降,易受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之气以及疫戾之气的侵袭而犯病,因此固摄正气对于预防流感非常重要。
南京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葛海波提醒,在生活起居、饮食等方面,注意做好这几点:
▪ 中医认为色白入肺,除适当食用一些时令水果,还可以制作一些百合蒸南瓜、银耳枸杞粥、雪梨炖川贝等滋阴润肺的白色食物。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中医食疗,饮食清淡,注意加强营养,必要时在中医指导下进行中药汤剂调理,可增强免疫功能。
▪ 应适当早睡早起,由于昼夜温差较大,出门时要注意及时添加衣物,避免受凉后外邪入侵。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熬夜、过度疲劳、酗酒、吸烟。
▪ 增强身体素质的锻炼,加强耐寒训练,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法,比如跑步、快走、游泳等,老年人可练八段锦、打太极拳、散步等,以提高抗病能力。
▪ 扶正气,还应注重调摄情绪,中医讲“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应避免对流感产生恐惧之心,易导致气机逆乱,外邪乘虚而入。
防治流感,中医药有妙招
如果已经患上了流感,一旦出现了咳嗽,首先分清寒咳、热咳、燥咳。
寒咳:咳痰清稀色白,伴有鼻塞、流清涕,怕冷,发热,不出汗等,舌苔薄白,脉浮。
热咳:咳嗽剧频,咯痰不爽,痰粘稠黄,伴有咽喉痛,流黄涕,口渴,怕热舌苔黄,脉浮数。
燥咳:咳嗽无痰,有咽痒、咽喉干痛、鼻唇干燥,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舌苔薄白或薄黄,舌质红,舌面干,脉浮数。
此外,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应用一些非药物疗法对缓解流感症状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如出现发热的情况,可进行耳尖放血、刮痧;若有鼻塞、流涕的症状,可按摩迎香穴;头痛症状可进行经穴推拿(开天门);还可通过穴位按摩、耳穴贴压等缓解咳嗽症状。
小儿患者还可通过贴敷、推拿等方式加强疾病的防治。穴位贴敷古称“外敷”“外贴”,是在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上,将相关中药材研磨成细末,调和或熬制成软膏、药饼类,贴敷于经穴或患处,使药力渐趋机体,以达到防治疾病的效果。小儿推拿可以使宝宝的经络通畅、气血流通,调动自身气机正常运转,赶走疾病,并帮助宝宝提升免疫和自愈能力,从而达到调理脏腑、治病保健的目的。
最后,为大家介绍两款养生粥:
平素体弱易感冒者:大米或小米,党参、炙黄芪、瘦肉加水浸泡后,大火煮沸,再文火慢炖30分钟,加入鸽蛋食用。
平素脾胃虚弱,大便溏稀者:葱白,生姜加水煮沸待用;糯米、薏仁米、莲子肉、山药、大枣加水浸泡后,大火煮沸,再文火慢炖30分钟后,加入葱白生姜煮沸水,搅拌均匀食用。
特别提醒:患者请勿随意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中医药辨证治疗。
来源:“江苏中医药”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汪蓓蕾 吕萌萌
编辑:王思琪 制作:芮蓉
校对:沈大雷 技术管理:李亚威
邮箱:jiankangjs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