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养生堂 > 正文

冬不藏精 春必病瘟 听听国医大师谈冬季养生

发布时间: 2017-01-17 10:50:4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又到了数九寒天的季节,俗话说“三九、四九冰上走”。然而今年“九天”似乎是个慢性子,大街上人们衣着并不严实,丝毫没有觉得“严寒冰冻”的意思。“冬天要冷,热气要下沉,不能发散。冬要藏精,这就是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妇科学家、江苏省中医院名老中医夏桂成教授介绍说。“气候异常,人体抵抗力受到影响,春天有可能抵抗不了感染性疾病,古人有冬不藏精,春必病瘟之说。”异常气候,应如何应对?听听国医大师的建议吧!

  人体随“四时”变化会有相应调节

  祖国医学将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归纳为:四时、六气。四时,就是春、夏、秋、冬四季;六气,是指不同季节出现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特点。《周易》记载:“寒往暑来,暑往寒来,寒暑相推,则岁成焉。”自然界寒暑变化,直接影响着生物的变化,因而生物也形成了相应的变化规律。四时气候的变化对生物与人体的影响很大。在四时气候中,春季,气候温和,万物萌生,春属木,其气风;夏季,气候炎热,万物繁茂,夏属火,其气热;长夏,气候湿温,万物初结,长夏属土,其气湿;秋季,气候凉爽,万物结实,秋属金,其气燥;冬季,气候寒冷,万物枯萎,冬属水,其气寒。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这是一年中气候变化的正常规律。生物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会有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等有规律的适应性变化。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均随四时变化而有相应的调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异常气候要未病先防

  “冬天不能收缩,气机蒸发,人体不能沉降,内在功能受到影响,百病易生。”夏老介绍说。《黄帝内经》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养生,首先顺应正气,避开邪气,依时而行,《黄帝内经》同时指出,外来的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因素及其致病因素,都是可以加强防范,并能提早预防的。中医强调“治未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运用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辨证等方法,了解您的体质状况,并根据您的医学体检结果、以往看病的资料等健康档案,针对每个人的不同体质、不同健康状况、不同生活习惯,排查危害健康的因素,为您制定全面、深入的健康调养计划,指导您如何正确养生保健。通过各种健康干预措施,如:中医调理(如冬令膏方、中医特色疗法等)、改变生活方式、调节心理、平衡膳食、运动调理等方法,增强体质,改善健康,防治疾病,真正实现未病先防。

  冬季养生保健做到四点

  冬天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此时,水寒成冰,大地龟裂,人应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方好。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要躲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地损失,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违逆了冬令的闭藏之气,就要损伤肾脏,使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春天就会生病。

  1.饮食平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一些代谢性疾病、富贵病多了,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黏、高血压、冠心病等日益增加。建议中老年人饮食以素食为主,肉食为辅。早餐吃好,早7~9点,胃经当值,要吃早餐。此时营养容易被吸收,为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打好物质基础。早餐应注意营养全面搭配,以素食为最佳,如豆浆、面食、粥、水果等各类食品。午餐吃饱,9~11点,脾经当值,正好运化。午餐可多注意荤素搭配,多素少荤,五谷为主,五果为充。晚餐吃少,晚上5~7点,肾经当值,要注意补肾。冬日是进补的最佳时机,进补最关键就是补肾。这时可多吃黑色食品,如黑芝麻、黑豆、黑豆浆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调整睡眠

  中老年人尽量遵守早睡晚起的原则,与太阳同步。晚9~11点是人定亥时,三焦当值,三焦可通百脉。这个时间睡觉,不仅适宜于养生,而且美容,这是古人养生的秘诀。

  3.情绪乐观

 《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只有心境平和,五脏元真通汇,人即安和,才不会生病。忘掉恩怨,忘掉年龄,保持情绪的稳定,多听轻音乐和舒缓悠扬的古典音乐,是冬季养生的有效办法之一。

  4.锻炼适时

  冬季不适宜做剧烈的运动,中老年人建议最好在太阳升起,阳气生发之后打打太极拳、八段锦,注意避寒就暖。老年人尤需特别注意天气变化,减少或暂停晨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总之,遵循养藏之道:未病先防,有病防变;合理饮食,早睡晚起;心情平和,多静少动定能助你安然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