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寻医问药 > 正文

胃癌“盯”上了年轻人

发布时间: 2016-11-30 10:00:5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江苏科技报》记者 胡琴

  近日,“23岁女大学生患上胃癌后决定在去世后捐献遗体”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人们在感慨生命脆弱的同时,不禁发出疑问,年轻人怎么也患上了胃癌?应该如何防治胃癌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主任刘政。

  胃癌有年轻化的趋势

  胃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恶性肿瘤首位,每年新增病例40余万例,胃癌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在40~69岁之间。记者在南医大二附院消化医学中心的病房中看到,接受治疗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

  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中青年人的胃癌发病率增长迅速,近5年来19~35岁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有专家表示,青年人胃癌具有进展快、病程短、预后凶险等特点。刘政认为,目前中国的胃癌患者以晚期居多,但随着胃癌早期诊断技术的发展、民众健康需求提高,中国早期胃癌患者比例会大幅提升。

 

 

 

 

 

而胃癌的发生机制较复杂,与环境因素、生活习惯、饮食种类、遗传因素等有关,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等也有一定关系。

  据介绍,不良饮食习惯是胃癌发生的诱因,如暴饮暴食、喜食干硬烫食、进食快、三餐不定时、生气进食等。摄入高盐饮食、盐腌食品、熏烤食品过多,以及低蛋白饮食等都会增加胃癌发病率。比如,喜欢吃熏烤、高盐、辛辣食物会破坏胃肠道的正常功能,损伤胃黏膜,进而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增加癌变几率。

  胃痛不是小毛病,需重视

  生活中,不少人都出现过胃痛、胃胀等不适症状,但往往都被当做小毛病忍过去了。刘政强调,其实,胃痛并不是小毛病,需要引起重视。

  有研究发现,三种疾病是胃癌发生的癌前状态:胃息肉,其演变为胃癌者的几率为3%~10%;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癌变率为2%~8%,尤其是胃窦炎;患恶性贫血者发生胃癌较一般人高4倍。此外,胃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胃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感染阴性者的3~6倍。

  刘政给记者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胃病:

  急性胃炎:多与进食不洁食物有关,表现为中上腹不适、疼痛,以至剧烈的腹部绞痛,厌食、恶心、呕吐,还可伴有腹泻等肠道症状,症状轻重不一,严重者可有发热、呕血和(或)便血、休克等症状。

  急性胃黏膜损伤:多表现为突然出现呕血或者黑便。多与服用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有关。酗酒或可导致应激状态,亦会导致急性胃黏膜损伤,可伴上腹部不适、烧灼感、疼痛、恶心、呕吐及反酸等症状。

  慢性胃炎:包括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类。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腹痛、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慢性萎缩性胃炎,特别是严重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或伴有上皮内瘤变可发生恶变。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两类。主要表现为与进食有关的周期性疼痛。胃溃疡表现为进食后腹痛,十二指肠则表现为空腹时腹痛,进食好转。还可伴有烧心、反胃、嗳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性溃疡如不重视,则会出现出血、穿孔、梗阻等并发症,胃溃疡还会发生癌变。

 

症状隐匿 早期不易发现

  “胃癌早期不容易被发现,一方面是因为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或者症状很轻微,如轻度上腹不适、嗳气、消化不良等等,常不被患者重视,因此特别要提醒那些有长期胃病尤其是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癌家族史、不良生活习惯、长期饮酒吸烟者,要十分注意;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诊断技术或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刘政说。

  刘政提醒,大家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不洁食物,以及辛辣刺激食物。如需服用对胃粘膜有损伤的药物,可同时服用保胃药,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如果我们的胃粘膜是正常的,一般不会发生肿瘤,胃癌一般都是发生在有问题(病变)的胃粘膜上。有消化性溃疡患者,需坚持按疗程药物治疗。年龄>40岁、喜食腌制食物、有胃癌家族史、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高危人群、需定期行胃镜检查。

  目前,通过胃镜检查并获得病理诊断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近年来,无痛胃镜的广泛应用,大大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因此对于有上述发生胃癌倾向的高危人群或出现疑似胃癌临床症状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胃镜筛查,以便发现早期病变,尽早治疗。除此以外,粪便潜血检查能发现胃肠道的少量出血;血常规、血生化和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作为胃癌的辅助检测手段;CT扫描和超声波检查可以了解肝、腹腔淋巴结、肺等有无转移。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