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应急科普 > 特别关注 > 正文

“问天”飞天背后的江苏力量

发布时间: 2022-07-25 18:13:0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现代快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7月24日14时22分,我国首个科学实验舱发射成功 ,“问天”踏上问天之路。

南京天文爱好者协会的戴培天、任焕宇赶到文昌,见证了发射全程。任焕宇说:“发射成功的那一刻,整个海滩都沸腾了,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我激动得大脑一片空白!”

7月25日3时13分,问天实验舱与核心舱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于7月25日10时03分顺利进入问天实验舱,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工作。

“问天”飞天背后有着江苏智慧和力量“江苏制造”护送“问天”飞天

“雷达光学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陵水发现目标”“陵水跟踪正常”……执行任务中,每当这个声音响起,驻守在外场的中国电科第14研究所(总部位于江苏南京)测量雷达团队便知道,这意味着任务进行一切顺利。

微信图片_20220725155844.jpg

位于海南陵水的清水湾附近有一座山,名为“三脚岭”。14所雷达遥测综合测量系统就“扎根”在此,该系统主导承担火箭主动段外弹道轨迹测量任务。

从点火的那一刻开始,该系统就像一双“鹰眼”紧盯火箭的足迹。在任务中,该系统通过“应答”方式对火箭进行精密跟踪,实时获得火箭的距离、方位、俯仰、速度等信息。与此同时,实时解调火箭飞行遥测数据,判断火箭飞行状态。

雷达天线罩由956块面板拼接完成,整个组装过程历时114天,经历十余次台风,其中有一次高达十四级。

微信图片_20220725174024.jpg

天路迢迢,星河漫漫。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从第一次执行任务到现在,海南陵水的测控雷达共圆满完成131次航天发射测控任务。

“地面上若差之毫厘,太空中就谬以千里。”14所船载测量雷达,是海外测量的重要装备和手段。它的作用就是弥补陆地测量时间不足时延长测量弧度,确保航天器的飞行路径在测量范围内。

微信图片_20220725174103.jpg

在本次问天发射任务中,测量团队研制了新一代船载测量雷达,在雷达上安装了先进的姿态测量设备。它无惧海上风浪,可以在测量船摇摆的情况下,得到和地面一样高的测量精度,有力保障了火箭一二级分离,二级二次关机、器箭分离等关键动作,并对探测器实施入轨段初始定轨提供有效支撑。

“问天”之旅背后的南航智慧与力量

7月24日,问天实验舱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在航天史上的又一高光时刻背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贡献着智慧与担当。

南航自动化学院王莉教授领衔的“智能配电系统”团队面向空间站等载人航天任务,开展航天器智能并网控制及保护技术研究。针对空间站组合体复杂构型后各飞行器帆板遮挡引起的能源均衡配置和使用问题,建立控制模型,将固态功率控制器技术应用于空间站系统各智能配电器中,实现功率的通断控制和安全保护;采用智能并网控制技术实现空间站系统多飞行器之间能源系统并网供电,解决了能源的最优利用和统一调配问题。

微信图片_20220725174212.jpg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占小红教授团队参与了长征系列多型运载火箭贮箱焊接结构研制任务,开发了跨尺度一体化建模与仿真技术,形成了火箭贮箱焊接应力与变形全局高精度调控策略,实现了5米级贮箱焊接变形小于千分之一,助力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顺利发射。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超级绝热复合材料课题组陈照峰教授、杨丽霞讲师开发的航天级轻质纳米真空绝热板,成功应用于我国问天实验舱低温实验保冷设备。团队历经六年,经过上百次实验开发出超低导热长寿命轻质纳米真空绝热板,突破了气相纳米氧化硅微结构调控、复杂真空成型和封装安装技术瓶颈,确保了真空绝热板性能长期稳定,获授权国家国际发明专利10余项。在相同保温效果下,真空绝热板厚度仅为传统保温材料的1/5-1/8,解决了问天实验舱保冷设备轻量化与小型化难题,提高飞船内空间利用效率,为飞船开展超低温试验提供了解决方案。

南航航天学院陈传志副教授领衔研发的定向装置油脂补加机构,已应用于我国问天实验舱的研制。该技术通过单驱多动纯机械联动润滑方案,解决定向装置传递链路复杂、摩擦大、误差累积致油膜厚度控制难的技术难题,可实现定向装置隔离域面的分区精准润滑,为我国实验舱的研制贡献了南航力量。

此外,还有很多南航师生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都助力保障着空间站运行。

来源:现代快报+

记者:阿里亚 胡玉梅 于露 储希豪

视频素材由任焕宇、戴培天提供

编辑:灵灵